南苑.南苑 发表于 2018-11-8 14:06:14

〔纪实〕金山往事

      
                                 〔纪实〕金山往事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着实地也叫国人感到温馨、骄傲,并引以自豪。

    民族之间像居家过日子的兄弟。孩子多了,争吃争喝、争穿争戴,偶尔“过家家”闹翻了脸,瞪圆眼睛、鼓起腮帮子、挽袖子、动手动脚,闹点小纠纷也是常事、见怪不怪。民族之间,兄弟省区相邻,因地界不清,发生纠纷,也在所难免。但有些冲突,背后隐藏的猫腻,叫人瞠目结舌;大打出手,更是叫人痛心。

    1988年9月,在新疆与甘肃交界处的马庄山发生了一起边界冲突,叫两侧边民都始料未及,雾里云外。从外表上来看,是边界地域的归属之争、是哈萨克人与蒙古人的草场之争、是少数民族之间打架,但现象与内在大相径庭,有着天壤之别。它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甘肃是我国九个边境省区之一,与蒙古国有着65公里长的国境线,它就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马鬃山镇。马鬃山原先是乡,后来改作镇,镇政府设在公婆泉。马鬃山虽然贫瘠荒凉,但它也很出名,它下属最西端的明水乡,这个可 怜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无论中国的大小地图都标有其名。马鬃山虽然地域辽阔,面积达26000平方公里,1979年人口还不足1000人。它的面积比北京市十区八县的16808平方公里还多出9100平方公里。明水除了边防检查站有一个班的兵力外,常年在明水乡的只有一位腿脚不灵便、行走困难的蒙古族老阿婆。虽然乡上有固定简易平房,但很难见到其他牧民,冷清的几乎连喘息声、心脏的跳动声都能听到。

    肃北县属酒泉地区管辖,它由两块相距甚远独立的自然地块组成。马鬃山镇是肃北县一块“飞地”,它与县城相距470公里,中间隔着安西县〔瓜州〕和玉门市。

    马鬃山北边与蒙古国接壤,(镇上据边境125公里)东临内蒙的额济纳旗,西接新疆的伊吾。虽然自西汉开始马鬃山就是经商的驿站和要道,但因其自然环境恶劣,终久没有成就大的气候,荒凉亦旧。

    马鬃山地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80毫米,年蒸发量达3000多毫米,大多数水源为含氟量高的苦水。年平均温度3.9摄氏度,夏季地表温度有时高达60摄氏度,冬季温度低到零下40摄氏度,温差达到100度。五月飘雪花,八月就结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

  马鬃山由于干旱少雨,地表全是戈壁砂石。偶尔七、八月下一场大雨,三五天后,骆驼剌、羊胡子、沙葱、梭梭、“吊不死”……都冒出了嫩芽、新叶。
   然而,夏季却像到家门口而未进门的贵客,当你伸出双手去迎接它时,它却连“再见”的招呼都没有而转身远去。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天半月后,天气变凉,野草又枯萎了。草茎随着风沙吹袭、起伏、摇曳而不停的颤抖着顽强的身躯——戈壁滩又是一望无际的凄凉景色。因此,马鬃山曾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护检测中心划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上苍是公平的,他给了马鬃山荒凉的地貌、恶劣的自然环境,但他又给了它丰富的地下宝藏。过去马鬃山是一个怀揣金筷子银碗讨饭的乞丐,人们仅靠放牧为生,牧民们穷的是屁股上吊马锣——叮当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资源的不断勘探、开发,地下宝藏不断被世人发现。红石山的铁矿,吐鲁、金庙井的煤田;460、小西弓、南金山的黄金,红尖兵的钨矿名列全国第二......在宁静中沉睡了亿年的马鬃山被惊醒了。

    甘肃与新疆有着799公里的边界线。
    北端以明水口子自然干河床为界,向北经四顶黑山、哈尔欣巴润乌蒙敖包山,一直通到蒙古国的阿塔斯山下。从明水向西南,经坡子泉、小红泉到马莲井,以山势地形走向、以简易公路为界。东甘肃、西新疆,约定俗成,双方边民习惯认可。多年来两边牧民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在明水口子常见到哈萨与蒙古牧民同饮一井水,你来我往、互入帐篷、喝大碗酒、吃大块肉、聊天喝奶茶的和谐温馨场面。

    1983年甘肃在酒泉肃北县马鬃山西边甘新边界公路东侧的南金山探出了金矿,且前景十分诱人。

    草原上有了腐肉,天空就会飞来秃鹫。

    南金山发现了金矿,一些有头有脸、有权有势、有背景的人激动的像变红了脸的秃鹫,在马鬃山及其周边地区不停的低空盘旋。

   敦煌市黄渠乡挖金子的人来了!
   安西县环城乡淘宝的人来了!
   军事科学院的牌子最硬,派头更大更牛,不去研究军事科学、提高国防实力,而是招兵买马,也在南金山采起了黄金。一位姓李名玉仁的大校军衔的后勤部长,还从中原带来了一位叫贾玲的女“股东”,封为南金山金矿的二头目。

    这些人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挖富弃贫,胡开乱采,破坏了资源,炸得南金山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在这同时,又传出了在南金山的西南方,公路西侧的马庄山金矿富得流油,有的样品竟高达38克吨。(3克吨以上就够工业品位)与南金山相比,马庄山金矿虽然比不过南金山的储量,但它覆盖层浅,剥去地表即可开采;品位高,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

   这帮子掏金者就绞尽脑汁、动起心事,打起了马庄山金矿的歪主意,作起了黄金梦……

   都是中国人,本是同根生,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人性的丑恶就完全暴露出来----黄金扭曲了人性,黄金扭曲了党性,为黄金失去了政治底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出版物中发现了一份把马庄山错绘制到甘肃境内的地图。
他们如获至宝,大喜过望。
在黄金面前,三个乡的头头勾肩搭背,一见钟情,一拍即合。
造舆论,放风声,密谋撵走新疆人,抢夺马庄山金矿。并达成一举三得的口头协议:事成,马庄山地域权、草场归肃北马鬃山乡;采矿权归安西县环城乡;冶炼权归敦煌市黄渠乡......

    屁是屎的头,风是雨的头,山雨欲来风满楼。

   9月中旬的一天,汽车、拖拉机从内地拉来一车接一车的民工,他们在南金山北坡下的戈壁滩上安营下寨,搭起了帐篷,架起了锅灶。

   这些人自称是河州东乡人,是“和新疆人打仗来的。”他们是先期集结在这里的敦煌市黄渠乡和安西县环城乡从临夏雇佣来的六百民工。除了三名妇女外,其他均为年轻力壮有战斗力的男丁。

    他们象电影上打仗下来的败兵。眼珠子瞪得溜圆,张口就是火药味,在南金山工区胡钻乱窜,帐篷随意进出,如无人之境;顺手牵羊,你的东西也是他的东西。搞的工区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提心吊胆......

    经过五六天的集结准备,进攻那天,又从马鬃山调来增援的当地牧民。有的乘汽车,有的坐拖拉机,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地向马庄山发起了总攻。
   有的挥舞着棍棒,有的握着腰刀,有的把右手举过头顶、使劲的甩着胳膊、旋转着古老原始的武器——石头络子。

   人多能称王,狗多咬死狼。
    随着抛出石头子儿在空中发出的嗡嗡声、冲锋时的嗷嗷嚎叫,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人多势众的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向马庄山金矿冲去……
    逢人就打,见设备就砸……
    动作快的闻风而逃,动作慢的被一顿暴打。新疆人只有招架之势,没有还手之力......
    值钱的东西、能带走的东西都被拔锅卷席,洗劫一空……

   砸碎了,打累了,雇佣军漫着河州花儿“……尕妹妹的大眼睛,两呀么两边戴……想起了阿哥来……”,夹杂着嗷嗷嚎叫,搬师回营,凯旋而归.....

    傍晚, 马鬃山方向又送来了米、面、油和肉食等慰问品。

   晚上,还在南金山北山坡的戈壁滩上放映了一场电影——《湘西剿匪记》,以示慰问。

边界冲突过后,我曾和明水边防检查站马富臻站长、明水大队书记道地、会计斯琴巴特尔谈起此事。他们说,马鬃山的蒙古人都知道甘新边界是以明水到马莲井的路为界。马庄山在路的西边,“我们记事起就是新疆的地盘”“打架是上头的事”。

 雇来的民工,照日查算,数屁眼门付工钱。头目三十,兵卒十元,吃喝免费,全部包干......

    世界上那些明白的事,又叫人不明白的事情就是政治;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交织就成了社会。

    1988年,甘新边界冲突已成为历史。马庄山的边界冲突不但显示了人性的脆弱与社会的阴暗面,也显示出一些干部、党员、领导,在金钱和财富面前,在兄弟民族之间相煎恨晚。这不能不说是民族的悲哀,国家的悲哀。

附记:
1:冲突后酒泉地委书记贠小苏仕途通达,官至副部长。2012年2月被免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职务。

2:冲突中组织、指挥人之一,敦煌市黄渠乡乡长王某人,退休后在家颐养千年。

3:马富臻,回族,全国公安二级英模。1992年8月29日,在追逃 犯中英勇牺牲。

4:军事科学院李玉仁大校,因在开金矿中经济犯案被军事法庭判刑12年,刑满释放后2008年又到酒泉,思谋金山再起。

5: 马庄山是东天山余脉在甘新交界一线隆起的一块丘陵地,历史上隶属哈密沁城区双井子乡管辖。冲突后,马庄山金矿由武警黄金部队15支队接管勘查,经勘查为大型矿床。

6:南金山金矿从1983年到1989年,国家探明黄金储量10吨。(其中钻探工作量28578.71米,施工钻孔:137眼 )

7:1999年9月,根据“军队不再经商”的规定,军事科学院退出南金山。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南金山金矿划归中国华安总公司,更名为金山金矿。

8:石头络子:河西一带人称作“撂炮子”。是一种用线绳、毛绳、或皮革条编制、原始放牧用的绳索器具。如同抛链球原理,甩出的石子可达百米以外。有极大的杀伤力。

9“吊不死”:形同南方房上的瓦松、松树上结的松塔子植物。大蒜状、鱼鳞片叶。 它不怕干旱,不着土,不浇水,用细线拴的挂在空中吊着也不死;出苔后开麦穗状白花。花后才枯萎死去;不开花不死——人称“吊不死”。

10:1996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为期六年的国内勘界工作,界线不清终成历史。马鬃山与双井子界线亦旧,两侧边民相互尊重、祥和共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实〕金山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