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雄鹰 发表于 2020-8-31 09:48:50

民间传说------韩信的故事

                        民间传说------韩信的故事

      传说淮阴韩家庄有个韩员外,家产万贯,只生一女,名叫莲莲,今年一十六岁。封建社会大户人家的女孩子长到十四、五岁时就住在绣楼,足不出户,在绣楼读书写诗,习学女工。
      有一天深夜,绣楼里来了一位英俊少年,向莲莲求爱,莲莲吓得魂不附体,刚想喊人,那少年把手一挥,莲莲只觉得朦朦胧胧的就和那少年睡在了一起。没过多久莲莲觉得有了身孕。又急又怕,有一天那位少年哭丧着脸说,我本来是个猴仙,只因和你相爱,犯了天条,要被处斩,所以前来别你,另有一部兵书留给你,孩子出生后让他熟读此书,将来必有大用。说完就走了。从此再没见过那位少年。
      莲莲一天天凸起来的肚子被父母发现了,在封建社会,女子未婚先孕,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不是处死、就是赶出家门。但是韩员外疼爱女儿,假意将莲莲逐出家门,暗地里却在很远很远且十分偏僻的地方房买了间房子,让莲莲住下,不久生下孩子,因为不知其父姓啥,就随了娘家的姓,起名韩信。莲莲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自然样样精通,所以自幼就教韩信读书认字,苦读兵书。
       韩信幼年时替人放羊,在放羊的野外有个鹤发童颜的老人一直教他武艺,他不给韩信说他的姓名,也不让韩信说是他教的武艺。韩信的文韬武略就是那部兵书和这位老人教的武艺这样来的。
       有一次韩信在九里山放羊,在山坡上睡着了,朦胧间听得有人说话:这地方前山弯弯龙戏水,后山紧靠卧龙岗,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那孩子正好睡在乾字上,若能把先人葬在此处,后代必出三齐王。韩信听得清楚,不由心生邪念;他想我的先人不知在哪里,也没处找去,要不把母亲埋在这里,说不定我就能当上三齐王。于是他把母亲哄到九里山上活埋了。
       韩信活埋了母亲之后想去投军,但没盘费,便向邻居借钱,邻居不借给他,韩信心生一计,有一口水井是他两家共用的,韩信要把水井一分两半,他的一半要卖钱,邻居争不过韩信,只好分了,并写了字据。韩信拿到字据后,要在他的那一半当茅房,你要吃水,我要拉屎,逼得邻居没办法,只好把韩信的那一半水井高价买下,这就是所说的《井茅变粪院》。
       有一天韩信在大街上游转,有个看麻衣相的给人看相,韩信也让看看,那先生看了看说:“你这相一辈子要饭都要不上一碗好的”。韩信非常生气,等那先生中午回去吃饭,就在他的桌子上拉了一泡屎,想那先生回来肯定会气个半死,结果那先生回来,看了那泡屎,不但没生气,反而把那泡屎包了起来,韩信忍不住上前问道:“你把屎包起来干啥?”那先生道:“这屎可不是一般人拉的,是三齐王拉的,我包起来有用。”韩信说:“你怎么知道这屎是三齐王拉的?”那先生说:“别人拉的屎是圆的,这人拉的屎是三棱子的,所以是三齐王拉的。”韩信说:“这屎是我拉下气你的,哪是什么三齐王拉的。”那先生不信,让韩信再拉一泡,韩信又拉了一泡,那先生一看果然如此,他对韩信说:“你外五行很穷,但内五行很好,你的富贵在内五行,但是你做事很短,你将来要死在短子上。如今汉王刘邦正是在用人,你去投他,必得重用。”那先生又把韩信的事告诉了正在辅佐刘邦的丞相萧何,说:“兴刘灭楚非此人不可”。所以后来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韩信一开始投在项羽账下,项羽给他封了个小小的官《执戟郎》,韩信大失所望,深夜逃出项羽营盘去投刘邦,他在前边跑, 项羽派人在后边追,走着走着韩信迷路了,正好有个樵夫,韩信上前问路,那樵夫给他指了路,韩信心想这樵夫能给我指路,肯定也会给追我的人指路,干脆把他杀了,别人就追不上了,于是就把樵夫杀了。
       韩信来到刘邦帐下,刘邦只封了个看仓库的小官,韩信仍然不甘心,连夜出逃,萧何得知,连夜追赶,将韩信追回,向刘邦力荐,兴汉灭楚,非此人不可,刘邦采纳了萧何建议,按韩信的要求,筑台拜将,24拜拜韩信为帅。
       韩信挂帅后大大小小打了72仗,最有名的有三仗;第一仗是背水一战;让将士们过河后把桥拆了,将士们没有了退路,只能拼死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仗不但杀的敌人闻风丧胆,也使将士们对韩信产生畏惧,韩信用兵不留活路,不想死就得奋勇杀敌,所以在以后的战斗中将士们都是个个奋勇向前,仗仗胜利。
       第二仗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项羽听说韩信修栈道,大笑韩信无能,他这样修栈道何年何月才能修到我这里,于是放心大睡,其实韩信修栈道就是为了麻痹项羽,实际他的人马已经度过了陈仓,趁项羽不备,出其不意,打败了项羽。
       第三仗是十面埋伏,把项羽逼到乌江自杀而亡。为刘邦的统一江山扫清了障碍。
       刘邦得了江山,坐了皇帝,号称高祖皇帝,封韩信为三齐王统领兵马。韩信每次上朝都是刘邦降阶而迎,并亲自与他搬凳子,以显示对功臣的敬重。
      韩信有一天进深山游玩,见山上有一茅菴,里面坐着一个道人,仙风道骨,韩信上前施礼:“仙长请了。”那道长微微欠身说:“三齐王到了。”韩信大惊,连忙作揖说:“仙长怎知是我?”那道长说:“三齐王到此何干?是要问什么事吗?”韩信打躬说:“请仙长算算我的官运怎样,阳寿几何?”那道长微微一笑长说:“你官居三齐王,位极人臣,但物极必反,离大祸不远矣,至于阳寿,你32岁归天。”韩信听言既惊又怒说:“别人算我72岁,你为何短了我40年?”那道长笑了笑说:“你有五樁大罪,每樁折了你八年阳寿,岂不少了40年。”韩信问:“哪五樁大罪?”道长说:“第一樁九里山前活埋母,第二樁你把井茅当粪院,别人吃水你拉屎。第三樁问路斩了陈樵夫,第四樁你不该坐受高皇拜,第五樁乌江逼死楚霸王,这五樁大罪整整折了你40年的阳寿。”韩信还想再问,那道长闭目不言。韩信无奈,想起给他教武艺那位老人说:“霸王只能逼其败,不能逼其死,他在你在,他死你亡。” 韩信心中懊悔不已。
      再说刘邦渐渐的觉韩信是他的威胁,他能替我打天下,照样也能替别人打天下,现在他手握兵权,一旦倒戈,其祸不浅,若不及早剪除,必为后患。于是找了个借口,将韩信削去兵权,贬为淮阴候,去淮阴顿田。
       就这刘邦仍不放心,和吕后定计,让萧何将韩信骗进京来杀掉,彻底消除后患。为啥要派萧何去呢?因为萧何当年对韩信有举荐之功,所以萧何去,韩信不会生疑。这就是所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吕后写了一道假圣旨:调韩信进京官复原职。萧何捧旨来到淮阴,读罢圣旨,要韩信即可入朝。韩信对刘邦也有了戒心,不肯进京,但经不起萧何磕头下拜,再三哀求,韩信无奈,只好随萧何一起进京。
       临行时韩信刚要上马,马镫坏了,韩信大惊失色说:“上马金镫炸,人马不还家。”不去了。萧何赶忙说:“上马金镫炸,定是把官加,”这是吉兆。哄得韩信上马前行。
两人走至半路,又遇红煞神挡道,为啥红煞神要挡道?是上天知道韩信进京必死,所以派红煞神特来挡道,韩信说:“出门遇红煞,人马不还家,”又不去了。萧何又说:“出门遇红煞,必然把官加,”这是吉兆,又哄的韩信继续赶路。两人来至九里山前,韩信听到母亲在喊:“我儿千万不可进京。”韩信勒马不前说:“出门遇家亲,人马不回程,”调转马头准备回去,萧何赶忙拦住说:“出门遇家亲,定是把官升。”就这样萧何连哄带骗,把韩信骗到了未央宫。
      韩信来是来了,但是要杀他总得有个罪名吧,吕后设下了圈套,假装洗澡,故意让韩信撞见,诬赖韩信淫戏她,命令武士将韩信拿下,即刻斩首。韩信再三解释,说是奉旨入朝,是萧何把他带进未央宫的,不管韩信怎么解释,吕后哪里肯依,因为人家要故意杀你,能依吗?韩信不得已说:“高皇亲口封过,我韩信有十大功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高皇不死,见萧何不死。”这一点吕后早有防备,天上用帐篷遮了,地下用芦席铺了,让韩信见不到天,看不到地。喊高皇,高皇征剿去了不在,其实是有意躲掉了,喊萧何,萧何早溜了,韩信被逼到了绝境。韩信又说:“高皇亲口封过,全国兵刃之上都有我韩信的信字,信不斩信,”吕后说:“既然高皇亲口封过信不斩信,那就尽由天断吧,你站在宫门,大喊三声,谁敢斩我,若没人应答,本后便赦你无罪。”韩信喜出望外,站在宫门,刚喊了一声谁敢斩我,立即有人应了一声:“我敢斩你!”见一个黄毛丫头手执厨刀,站在韩信面前,韩信大惊,忙问你是何人,敢来斩我!那女子答道:“你还记得陈樵夫吗?我是他女儿陈仓女,厨刀之上没有你韩信的信字,我斩得了你!”陈仓女说着手起一刀,将韩信砍倒在地,接连又是几刀,将韩信砍死。其实这都是吕后事先安排好的。这天是九月十三,天降鹅毛大雪,这是上天为冤死的韩信戴孝。
       韩信死后冤魂不散,在闫君那儿告了阴状,闫君说:你虽然死的很冤,但这也是前世造就的。现在汉室正盛,要想报仇,需等到400年后,让刘邦投胎汉献帝,吕后投胎伏皇后,你投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百般欺凌汉献帝,杀了伏皇后和她的两个儿子,再让你的儿子曹丕夺了汉献帝的皇位,以魏代汉,天下改刘为曹。 那时候就冤冤相报了。

         注:本故事是我小时候听老人们的传说整理而成,仅仅是个传说而已,可能与史料记载有很大出入。请朋友们不要当真,并请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普通的小市民 发表于 2020-8-31 21:05:50

功高盖主死的惨

昊天雄鹰 发表于 2020-9-1 07:41:53

普通的小市民 发表于 2020-8-31 21:05
功高盖主死的惨

谢谢您的关注!是的,俗话说功再高都不能盖住,要是盖了主,就离死不远了。

w708954817 发表于 2020-9-1 09:01:52

大清早的看瞌睡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传说------韩信的故事